中國時報【龔邦華】
不知道「台灣之光」這4個字是否始自王建民?總之自從建仔在洋基表現超乎預期後,這4個字就常在媒體出現。因為知道建仔本人從沒把自己當作「台灣之光」,所以不管做電視報導或寫專欄,幾乎從沒這樣形容他。
記得2007年建仔當選《時代雜誌》最有影響力的百人時,問他有何感想?他第1個反應是:「那是什麼東西呀?」完全不掩飾自己並不知有這本刊物,更沒聽過什麼全球百人的殊榮。
那時我的感想是,在這樣的社會還能找到這種完全不造作的稀有動物嗎?要他說兩句獲選感言好像在折磨他。後來他願接受電視訪問,完全是因知道媒體也是為了工作而不得已。我記得他說了兩句:「嗯,這是個榮譽。」然後就接不下去了,還問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說?那種渾身不自在的模樣也讓我印象深刻。
對建仔來說,他不過是喜歡棒球,除了投球外沒想過其他的事。這種天上掉下來的榮耀,既不是自己祈求來的,也不是踏入這行的初衷。外界要怎麼去評斷他的影響力,媒體要怎麼去做文章,只要出發點是好意,他可以理解。但要他打心底去感激或認同,就不是他這種人的個性。
這兩天在紐約又碰到另一個大家認同的「台灣之光」陳樹菊,問她聽到入選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時有何感想?她的反應讓我想起建仔。她說:「我正在揀菜,是別人告訴我的,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,之前那個什麼士(富比士)也一樣。我也是在揀菜,人家告訴我的,我哪知道那是什麼?」
建仔和阿菊姐,兩人除了外界硬要冠上「台灣之光」頭銜外,有個最大共同點就是「實實在在」。這種實實在在的人,最不喜歡記者拿著麥克風與鏡頭圍過來,會讓他們馬上神情緊張、不知所措。其實他們私下頗為健談與爆笑,尤其談論自己最有興趣的話題時。
後來和阿菊姐熟一點,談到買衣服怎麼殺價?賣菜怎麼喊價?就見識到她的功力。對懂的事極有主見;對不懂的事,一點也不去裝懂;說真的,她一點興趣都沒有。建仔亦然,對這兩位只想把工作做好的人,不管外界給他們冠上什麼頭銜?都只讓他們感到彆扭而已。
每次採訪台灣之光的話題都覺得很累,因為要實在的人不做自己是一件很累的事。那種累,比賣18個小時的菜、投9局的球都要累。
樂於當「台灣之光」的人,通常不見得符合這個頭銜。不在乎這4個字的人,偏偏影響力無遠弗屆;因為他們是用行動,不是言語來啟發人心。怪不得阿菊姐最想做的事是:「趕快回台灣賣菜。」建仔最想做的事是回球場投球。對他們來說,做自己,最快樂!
引用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508/4/25ae3.html
留言列表